“这裤子上周还能穿,这周怎么扣不上了?”48 岁的王女士对着镜子纳闷 —— 她最近明明控制饮食,左小腿却莫名粗了一大圈,摸起来软软的,按压下去会留下一个小坑,半天才能恢复。
一开始她以为是 “中年发福”,直到走几步路就酸胀得厉害,才发现这根本不是胖,而是肿瘤术后悄悄找上门的 “继发性淋巴水肿”。
手术成功了
水肿却悄悄找上门
王女士2021年因宫颈癌做了子宫及附件全切术 +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复查一路绿灯。
可 3 年前,她发现左脚踝开始发紧,慢慢肿到小腿,按压皮肤会留下一个半天消不了的坑,走半小时路就酸胀得抬不动腿。
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这是手术中淋巴结清扫破坏了淋巴管网,淋巴液排不出去积在腿里,成了 “左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
去年 10 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显微外科(手外科、淋巴外科)主任王飞云为她做了左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简单说就是在显微镜下把堵塞的淋巴管和邻近静脉接起来,重建 “引流通道”。
没想到术后才 2 天,小腿周径就少了 5 厘米,穿裤子终于不用再 “委屈” 自己了。
李女士的经历更坎坷。
2012 年乳腺癌术后,她一直很注意保养,可 4 年前右胳膊突然开始肿,从手指到上臂越来越粗,连戴手表都勒得慌,提重物时像灌了铅。尝试过压力袖套、按摩等方法,效果都一般。
2024 年 9 月做了右上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同样 2 天就消肿 5 厘米,现在终于能轻松穿长袖了。
为什么肿瘤术后容易 “肿”?
淋巴系统是关键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说说淋巴系统的作用 —— 它就像人体的 “废水处理管道”,负责收集组织里的多余液体(淋巴液),过滤后送回血液。
而淋巴结清扫术就像 “拆了部分管道”:比如乳腺癌清扫腋窝淋巴结,可能影响上肢淋巴液回流;盆腔肿瘤清扫腹股沟淋巴结,可能堵了下肢的 “引流路”。
管道不通,淋巴液就会淤积在组织里,一开始只是轻微肿胀,很容易被当成 “术后正常反应”。
但拖得越久,水肿会越来越硬(皮肤变厚、摸起来像 “橡皮”),甚至反复发炎、长溃疡,严重影响生活。
这3类人要特别警惕
早发现能少遭罪
继发性淋巴水肿最爱找这几类人:
01
做过腋窝 /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肿瘤患者(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
02
术后接受过放疗的人(放疗可能进一步损伤淋巴管网);
03
术后患侧肢体受过外伤、感染的人(皮肤破损可能加重淋巴循环障碍)。
怎么早点发现?
记住 “三看一摸”:
看两侧肢体是否粗细不一;
看皮肤是否发紧、变厚;
看活动后是否酸胀沉重;
摸一摸按压后是否有凹陷、半天不恢复。
↑↑↑↑发现这些信号,别等,赶紧到淋巴专科或血管外科检查。
淋巴系统怕 “堵” 也怕 “伤”,术后做好这几点能大大降低风险:
患侧肢体别 “逞强”:不提重物、不输液、不测血压,避免过度劳累损伤淋巴管;
皮肤要 “娇气点”:勤剪指甲别抓伤,有脚气、蚊虫叮咬及时处理(皮肤破了易感染,加重堵塞);
穿衣要 “宽松派”:别穿紧身衣、过紧的袜子或首饰,避免压迫淋巴管;
每天动一动:做患侧肢体的轻柔伸展(比如勾脚、抬臂),术后常做的 “踝泵运动”(脚往回勾再伸直),就能帮淋巴液 “动起来”;
定期自查:每月对比两侧肢体粗细,发现轻微肿胀就及时干预。
万一肿了,别慌!
这些方法能帮你
早期水肿别硬扛
及时干预效果更好:
轻中度水肿:穿医用压力袜 / 袖套、找康复医学科做系统治疗、每天散步 20 分钟(温和运动促循环);
重度水肿或保守治疗无效:可以选择手术,比如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现在技术成熟,术后恢复快,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肿瘤术后的康复,不只是 “手术成功” 这么简单。
就像治水要早疏不早堵,淋巴水肿也是如此 —— 早发现、早干预,就能避开 “肿成大象腿” 的困扰。
记住:术后定期关注肢体变化,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个体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请遵医嘱规范治疗
郑州市中心医院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