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总能摸到疙瘩和脓包?或暗示4种疾病,别不当回事
发布时间:2025-07-19     点击数 38 次     
字号:
A
A 标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

明明知道不能做

但还是忍不住

比如

跷二郎腿、熬夜、玩手机

以及在身上扣扣挤挤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

脸上或者身上

突然出现一个小鼓包

摸起来不痛不痒


仔细一看

中间有个小黑洞





如果手欠挤一挤

有时还能挤出

一坨臭烘烘的黄白色分泌物

有时候是黑色的一坨


但没过多久

这个小黑洞又会出现

所以这种小鼓包究竟是什么





皮肤上的小黑洞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主任医师彭希亮说


这种小黑洞其实是

表皮样囊肿


名字听起来吓人

实际属于良性肿瘤

一般不会癌变

也没有传染性


大部分囊肿不痛不痒

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

中间可以看见一个黑色小点

还能挤压出“豆腐渣”样的东西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

但偏爱油脂分泌旺盛的地方

所以头面部、胸背部是重灾区


那好端端的,怎么

就长出这玩意儿了?


彭希亮解释

这个很难说

胚胎发育异常

感染皮肤外伤或手术等

致使毛囊结构受损

都可能导致表皮“错误”

出现在本不该存在的真皮层内



很多人觉得

挤掉它算了

手欠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出现囊肿

劝你别下手乱挤

因为囊肿挤掉后很快就会复原

挤了也是白挤


囊肿如像一个气球外层

被囊壁包裹

里面被内容物填满



只要囊壁结构不被破坏

这些内容物即便被挤走

依然会再生

重新把这个“气球”给撑起来


运气不好的话

皮肤细菌趁虚而入

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

囊肿感染

会出现红、肿、热、痛、烂

甚至破溃

产生明显的疤痕



出现囊肿该怎么办


不痛不痒

可以不用管它


如果想彻底去除它

最有效的方法是

在囊肿还没有感染发炎时

及时去医院进行手术切除

把囊肿完整剥除



万一已经感染流脓了

则要先切开引流

感染控制后

再二次手术切除


头皮上的小颗粒


很多人爱抠头皮

抠头皮确实一时间很爽

但要是不小心把头皮上的

小疙瘩、小颗粒抠破了

那就麻烦了



从头皮上抠下来的“小颗粒”

多为黄色或白色的米粒

大多来源于油脂的分泌


我们的头皮可以说是一个

大油田


每平方厘米分布着

100多个皮脂腺

它们起到

滋润头发和保护头皮的作用


在油脂分泌量大的情况下

这些分泌物就容易黏合

汗液、头皮屑、细菌和灰尘形成

肉眼可见的颗粒物



这种小颗粒

一般可以通过洗头清除

基本不会引起什么大问题


但是

当小颗粒向大片的

小疙瘩、痘痘转变时

就要警惕了


小颗粒”变“大疙瘩”

或是4种疾病信号


1.毛囊炎


毛囊炎一般由真菌、细菌引发,头皮、脸上、前胸后背都是高发区。


如果毛囊根部有炎症,头皮上就容易出现红色丘疹脓包,手摸、梳头时会有明显的疼痛感。



2.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炎症,多为红色皮疹,伴随油腻性鳞屑,有些严重的还会出现瘙痒、糜烂、掉发等。



3.银屑病


这种病表现为皮肤红斑,表面会覆盖较厚的不规则的银白磷屑,如果把鳞屑刮下来,会发现它如蜡滴一般。



4.头皮癌


有些恶变的小凸起,会由暗红色的坚硬小疙瘩变为菜花状的不规则大肿块,更严重时可能出现发臭、破溃出血等症状。



一般来说,长期在太阳下暴晒,以及慢性刺激,如慢性溃疡、烧伤淤痕等都可能诱发头皮癌。


有习惯日光浴的朋友,每次晒太阳最好控制在1小时内,不然对头皮也是伤害。


所以,彭希亮提醒

身上长疙瘩、鼓包

无论大小

最好都不要硬挤

伤皮肤不说

还可能造成严重感染


哪种“小疙瘩”

折磨你最惨

快来评论区吐槽吧~


郑州市中心医院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拆旧换新”,髋关节翻修手术:创新与挑战并存

吃 2 颗就眼肿到看不清?这应季水果正疯狂刷屏,有人已吃进抢救室!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再升级!230 个项目全省通用,告别重复检查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