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临床中,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复杂程度堪比旧房翻新——相较于初次置换,其手术难度更高、恢复周期更长,且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
01
疼!疼!疼!
图片由AI 生成
60 余岁的杨阿姨因左侧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 6 月余,加重 1 天入院就诊。
追溯病史可知,患者 20 余年前因股骨头坏死接受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初期恢复良好,但随着假体使用年限增长,逐渐出现关节磨损与脱位,近半年症状显著加重。
影像学检查提示,其所用假体为 2001 年的产品,因技术迭代已停止应用,且存在髋臼严重缺损(术中可见 "陨石坑" 样骨缺损)及臀中肌完全缺失等复杂情况。
提
示
针对该病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德金带领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方面协调适配的翻修假体材料,完善术前备血等准备
另一方面在术中采用垫块重建髋臼结构,并通过周围肌肉与补片编织技术修复臀中肌功能,最终完成手术。
02
什么是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
是指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假体失效的患者,通过植入新假体重建髋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手术方式。
03
假体失效的主要原因
图片由AI 生成
临床研究表明,导致人工髋关节假体失效的常见原因包括:
无菌性松动:
长期使用后假体与骨界面出现微动,引发骨溶解与固定失效,是最主要的翻修诱因
假体周围感染:
可分为早期急性感染(术后3 个月内)与晚期慢性感染,常由血源性传播或局部感染扩散所致。
假体周围骨折:
多因跌倒、暴力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
机械性失败:
包括假体磨损、断裂、脱位等,与材料特性、手术技术及使用强度相关
骨溶解:
多由聚乙烯磨损颗粒引发的异物反应所致,长期可导致骨量丢失与结构破坏
04
术后维护:
延长假体寿命的关键措施
科学的术后管理
是延长假体使用年限
降低翻修风险的核心环节
具体应注意以下要点
1.手术后早期严格遵循医嘱,在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深蹲、髋关节极度屈曲内旋等动作,预防术后早期脱位。
2.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运动,避免关节假体过度磨损,也要避免跌倒或暴力外伤导致假体周围骨折。
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3.细菌的血行性传播是关节感染的重要原因,在关节置换手术后,若出现感冒发热、咳嗽咳痰、牙疼、局部组织红肿等可疑细菌感染的症状,请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感染进一步扩散,最终导致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手术+管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不仅依赖精湛的手术技术,更需要患者长期科学的术后管理。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可延长假体使用寿命,降低翻修概率,最终实现髋关节功能的长期稳定。
END
供稿:宋江涛
- 关注“郑州市中心医院”新媒体矩阵 -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