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锁骨骨折微创手术
发布时间:2025-09-09     点击数 9 次     
字号:
A
A 标准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辅助复杂锁骨骨折微创手术




2025 | 

8月24日凌晨,城市还在沉睡,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院区急诊大厅却亮起了“紧急信号灯”。



71岁的张雨峰(化名)老人2小时前意外摔倒,右肩瞬间传来剧烈疼痛,手臂根本无法活动,家人见状急忙将其送医。


查体见右侧锁骨走形处肿胀、压痛阳性、可及骨擦感,急诊CT检查示:右侧锁骨多发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初步诊断“右锁骨骨折”






PART01

与时间赛跑

            与伤痛较量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伤痛较量的精准救治战,就此正式打响。


创伤骨科病区周占锋及团队立即启“全流程精准救治链”


检验科加急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关键检验项目,快速排查手术禁忌;


影像科同步安排头颅CT检查,全面评估这位老年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避免手术中出现意外风险;


护理团队则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局部冰敷处理,有效缓解疼痛与肿胀,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考虑到患者骨折移位明显,保守治疗不仅难以实现理想复位,还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肩关节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方案后,周占锋主任凭借多年临床经验决定启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





PART02

机器人辅助锁骨骨折手术

               “首秀”




8月25日15:50


手术开始



周占锋主任、王会含医师、王起腾医师,在麻醉团队保驾护航下,打响科室机器人辅助锁骨骨折手术的“首秀”。



手术台上,患者取仰卧位,右肩部垫起专用软垫以优化手术视野,护理团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完成消毒铺巾后,精准操作环节正式开始:


精准复位:先用专用器械轻轻翘拨复位骨折断端,再用持骨钳精准钳夹骨折断端,确保复位位置稳定;


装“眼睛”:在锁骨近端体表固定示踪器,让机器人能“看清”手术部位;


定“路线”:天玑机器人机械臂缓缓移动,精准标记定位点,C臂机快速捕捉影像并上传系统,自动规划出最优进针点和钉道;


做“小切口”:仅在锁骨远端开了个0.5cm的“绿豆”般微小切口,用开路锥钻开骨远端皮质,将3.0mm弹性髓内钉顺行插入锁骨髓腔——第一阶段骨折初步复位固定,顺利完成!



周占锋主任团队将机器人导航的精准优势与人工诊疗的经验智慧完美融合,一次性完成“骨折复位、髓内钉固定”。


当老人平稳送回病房,手术室里的医护终于松了口气——这场技术突破的“首秀”,圆满成功!




PART03

解读

这场技术突破的“首秀”



技术首用

智能导航开启“精准时代”


首次将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引入锁骨骨折治疗的案例,团队通过机器人导航系统,为手术装上了“精准瞄准镜”。


在此之前,传统锁骨骨折手术高度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术中往往需要反复透视调整位置,不仅增加了医生的工作强度,也让患者暴露在更多辐射风险中,且难以保证每次操作都达到绝对精准。


而此次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既减少了手术创伤与辐射暴露,又大幅提升了操作精准度,尤其适配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度较低的特点,让手术安全更有保障。



微创理念

小切口守护“晚年生活尊严”


从0.5cm的主操作切口到1cm的辅助复位切口,团队始终将“微创”理念贯穿手术全程,配合弹性髓内钉的应用,不仅大幅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皮肤、肌肉的损伤,还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瘢痕增生等并发症风险。


移位锁骨骨折的微创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真正实现了微创、精准、快速、美观。


对71岁的张雨峰而言,更小的创伤意味着更快的恢复速度——

术后第二天就能在医护指导下进行轻微的肩部活动,不用长时间卧床;

更隐蔽的手术瘢痕,也避免了老年患者因体表瘢痕产生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在康复后仍能保持生活的尊严。


供稿人:周占锋

精彩推荐

优秀!聚焦骨科新突破!我院在省级医师培训会上精彩发声

打破 “月饼=高油高糖!”我院食养月饼,嫦娥姐姐也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