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广州等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相关话题也冲上热搜。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河南省被归为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Ⅱ类地区。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贾满仓提醒:
基孔肯雅热不是通过人和人直接接触传播,而是依赖白纹伊蚊叮咬,实现人际传播。
虽多数患者1周内会好转,但30%—40%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对生活质量造成显著长期影响。
患者发病期间,血液中病毒含量较高,如果白纹伊蚊叮了患者,那它就会携带病毒,经体内增殖后,再叮其他人就可能引发传播,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防蚊隔离。
防蚊隔离期限
从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
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
超过24小时后
解除防蚊隔离
基孔肯雅热的传播路径明确,但目前没有特效治疗药物。
感染后,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与登革热类似,为突发高热、皮疹和关节痛。但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
但不用过度紧张,采用对症支持疗法后,多数患者预后情况良好。
河南作为 Ⅱ 类地区
需从 “防蚊、灭蚊、控输入”
三方面做好预防:
个人防蚊:外出穿长袖衣裤,优先选择浅色衣物,减少蚊虫吸引;室内睡觉时挂蚊帐,出门防护,户外可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驱蚊剂;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清晨 6-8 点、傍晚 18-20 点)前往草丛、积水多的区域。
环境灭蚊:定期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积水处可投放灭蚊幼剂;社区需加强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口)灭蚊,定期喷洒合格杀虫剂。
输入防控:从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如东南亚、非洲部分国家)返回河南后,若出现发热、关节痛,就医时需主动告知旅行史,便于医生早期诊断;入境人员需做好自我健康监测,避免带病外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记住
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毕竟,在这个夏天
我们不仅要防暑
更要防"蚊"啊!
供稿: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医师 贾满仓
郑州市中心医院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