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不是 “小手术”!77 岁老人事件警示:这些风险一定要警惕
发布时间:2025-08-07     点击数 115 次     
字号:
A
A 标准


近日,据《湖北日报》报道,一位77岁老人一次性拔12颗牙、种6颗后身亡,此事引发热议。




拔牙明明是常见操作

为何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闫大勇提醒:拔牙看似简单,实则对患者身体状况、手术时机和操作规范有严格要求,尤其是高龄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需警惕潜在风险。









拔牙前,这 3 类 “禁忌信号” 

必须重视

注 意 


案例中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还植入了 5 个心脏支架,属于拔牙高风险人群。临床中,这类患者的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


➡  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时: 高血压患者血压未稳定在 160/100mmHg 以下,拔牙可能诱发脑出血或心梗;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 8.8mmol/L,术后感染风险会大幅上升;冠心病、心衰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心绞痛发作或植入支架未满 6 个月的,手术刺激可能引发心脏急症。


➡  一次性手术范围过大:健康成年人单次拔牙通常不超过 3-4 颗,高龄或体弱患者根据牙齿和全身情况,由多学科医生会诊评估后,选择一次拔除或分次进行。



➡  忽略术前评估:拔牙前必须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患者,需提前与心内科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否则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





拔牙后,这些 “异常信号” 

别忽视

注 意 



即使手术顺利,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出问题。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 拔牙后 24 小时内口腔持续大量出血,吐出的血块超过乒乓球大小;

  • 术后 3 天仍有剧烈疼痛、牙龈肿胀流脓,或伴随发热(体温超过 38.5℃);

  • 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是出血性休克或感染扩散的信号。


安全拔牙

记住这 3 个 “黄金原则”



01

选对机构,拒绝 “过度治疗”


拔牙属于有创操作,必须在具备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警惕非正规诊所为追求效率或利益,忽视患者身体条件强行手术,尤其要拒绝 “打包拔牙”“一次性种牙” 等不合理方案。




02

主动告知病史,不隐瞒病情


就诊时务必如实说明自己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用药史(尤其是抗凝药、激素)和过敏史,便于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




03

高龄患者 “量力而行”


65 岁以上老人拔牙前,建议由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会诊,确认身体耐受后再进行;必要时手术需分次完成,每次间隔 1-2 周,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拔牙虽小,却连着全身健康。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不应把拔牙当成 “随到随做” 的小事。


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如果您或家人有拔牙需求,一定要先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让专业医生为您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 —— 健康面前,谨慎永远比侥幸更重要。



郑州市中心医院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人物 | 孙鼐:在麻醉与日间手术交叉领域的突破与担当

三伏天最后减肥机会!康复科医生:这样做1个月=别人3个月效果

不只是医院,更是家:全周期关爱织就的幸福港湾


喜欢就奖励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