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湖北日报》报道,一位77岁老人一次性拔12颗牙、种6颗后身亡,此事引发热议。
必须重视
注 意
案例中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还植入了 5 个心脏支架,属于拔牙高风险人群。临床中,这类患者的手术风险会显著增加:
➡ 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时: 高血压患者血压未稳定在 160/100mmHg 以下,拔牙可能诱发脑出血或心梗;糖尿病患者血糖超过 8.8mmol/L,术后感染风险会大幅上升;冠心病、心衰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心绞痛发作或植入支架未满 6 个月的,手术刺激可能引发心脏急症。
➡ 一次性手术范围过大:健康成年人单次拔牙通常不超过 3-4 颗,高龄或体弱患者根据牙齿和全身情况,由多学科医生会诊评估后,选择一次拔除或分次进行。
➡ 忽略术前评估:拔牙前必须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对于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的患者,需提前与心内科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否则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
别忽视
注 意
即使手术顺利,术后护理不当也可能出问题。若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
拔牙后 24 小时内口腔持续大量出血,吐出的血块超过乒乓球大小;
术后 3 天仍有剧烈疼痛、牙龈肿胀流脓,或伴随发热(体温超过 38.5℃);
出现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全身症状,可能是出血性休克或感染扩散的信号。
选对机构,拒绝 “过度治疗”
拔牙属于有创操作,必须在具备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警惕非正规诊所为追求效率或利益,忽视患者身体条件强行手术,尤其要拒绝 “打包拔牙”“一次性种牙” 等不合理方案。
主动告知病史,不隐瞒病情
就诊时务必如实说明自己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用药史(尤其是抗凝药、激素)和过敏史,便于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
高龄患者 “量力而行”
65 岁以上老人拔牙前,建议由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会诊,确认身体耐受后再进行;必要时手术需分次完成,每次间隔 1-2 周,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拔牙虽小,却连着全身健康。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不应把拔牙当成 “随到随做” 的小事。
术前充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如果您或家人有拔牙需求,一定要先到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让专业医生为您制定安全的治疗方案 —— 健康面前,谨慎永远比侥幸更重要。
郑州市中心医院
新媒体矩阵
官方微信
互联网医院
官方抖音
官方视频号
官方小红书号
官方微博
官方头条号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
官方微信
官方快手号
精彩推荐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在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