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无国界,精神得传承——郑州市中心医院党员在“当代白求恩行动”中深入践行“两学一做”
发布时间:2016-11-25     点击数 84 次     
字号:
A
A 标准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在“当代白求恩行动”中,郑州市中心医院的每位参与者都从自身做起,从岗位做起,争做优秀党员,充分彰显了党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心外科、心内科、介入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医护人员与“当代白求恩行动”专家组成员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三天时间里,连做10例心脏外科手术、6例心血管内科介入术,其中年龄最大患者84岁,年龄最小的3岁。

赵智琛、李保林、谢宜旭、张琳、杨东伟、杜慧平、韩玲、刘敏、马力、徐兰娟……他们在“当代白求恩行动”中表现突出,是郑州市中心医院众多优秀医护人员中的代表,也是诸多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一员,他们用实际行动深入践行“两学一做”,他们和“当代白求恩行动”专家组一样,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传播着白衣天使满满的正能量。

从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活动中患者手术及术后监测,直到活动结束,李保林副院长做了详尽的安排,保障了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给专家组在郑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几天活动下来,李保林副院长因过度劳累而腰部不适,晚上11点多,他还拖着腰疼所致走路有点儿不方便的腿到重症监护室查看病人。

    副院长赵智琛、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张琳携手与专家组成员连续为6名患者成功实施介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目前患者恢复很好。

作为“当代白求恩行动”主要承担科室的主任,谢宜旭从活动前期患者病例的征集、术前病例讨论、三天连续十几台手术......他全程参与,连续四天吃住在医院,穿梭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感染和感动着科室里每一位医护人员。

 

 

马力,郑州市中心医院一名普通的心脏外科医生,他全程参与“当代白求恩行动”,三天的手术他只休息了两个小时,时刻关注和反馈病人的术后情况。5月14日,马力终究还是撑不住,病倒了,只休息了一天,烧退后,立马返回到重症监护室,“当代白求恩行动”成员孙公铎教授、周其文教授赞美他是无私奉献的体现者,白求恩精神的实践者
    徐兰娟,郑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医生,“当代白求恩行动”中,她承担着术后患者后续治疗的重任。流利的英语让徐兰娟可以与加拿大重症护理师Melanie Fortin无障碍的交流护理心得,重症监护室里三天的合作让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手术的每一位患者都是徐兰娟诊疗、监护的重点对象,她陪伴着这些“幸运”的患者一起走过最艰难的时刻。

    专家组精湛的技术让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深感钦佩,而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也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和称赞。中心医院连续三年举行“当代白求恩行动”意义非同一般,造福患者的同时,弘扬和传承白求恩精益求精、人道主义精神。